劉瓊散文——《童年小“食”光》
發布日期:2023-07-21 17:25
來源:
瀏覽次數:次
懵懂無知的年代,聽羅大佑的《童年》,只覺朗朗上口,旋律優美。年過而立,再聽這首歌,卻是感慨萬千,思緒良多。炎炎夏日,總是在這個各類蔬菜水果充沛的季節回憶起吃過的各類美食。

酸湯涼魚兒
人常說,小暑不算熱,大暑在伏天。小時候每到三伏天,我總是容易上火,吃東西也吃不下,整個人都懨懨的。外婆看著不忍心,就會給我做酸湯涼魚兒,一道可以喝的面食。把水燒開,中小火,然后向里放干小麥面粉,用搟面杖順一個方向不停地攪,把面疙瘩攪散攪勻,攪得吃力了往鍋里淋一點開水。那時候風扇算是奢侈品,廚房里是沒有的,火紅的火光下,我看著外婆的衣服逐漸被汗水浸透,額頭上的汗水擦也擦不干凈,可她依然笑瞇瞇地攪著鍋里的攪團,等到攪成漿糊狀沒有面疙瘩就可以漏魚了。準備一盆涼白開,趁熱把攪好的熟面團通過漏勺和炒菜的小鏟子刮壓到涼水盆。一條條胖嘟嘟的“魚兒”從外婆的手里誕生,在涼水盆里暢游然后沉入盆底。涼魚兒漏好后,就可以準備西紅柿、韭菜、青辣椒,熱油下鍋先將西紅柿炒出沙,再倒入韭菜、青椒段兒,翻炒均勻加入適量鹽、花椒粉,韭菜炒軟后再加入一瓢水,淋上一圈醋,酸湯就算做好了。漏勺兒舀出半碗涼魚,加入制作好的韭菜西紅柿酸湯,我坐在大門口,一會兒就能喝兩碗!外婆會在旁邊吆喝著吃慢點兒,我的嘴巴卻慢不下來,兩碗酸湯涼魚下肚,人就精神了!
涼調饸饹
小時候,夏天的中午都是慵懶的。母親懶得進蒸籠似的廚房做飯時,就會揉一團面,拿出五塊錢,“派遣”我去村口壓饸饹的店里壓上斤半饸饹。那時候的饸饹店,機器壓好饸饹后都會在一口大鍋里煮熟撈起拌上菜籽油,這是為了防止饸饹粘連,吃起來也會更勁道一點。每次我去壓饸饹的時候,母親就會在家里準備好蒜水、黃瓜絲、各種調料,最重要的油潑辣子一定要現潑的,拌到饸饹里,干辣子特有的香氣才會體現的淋漓盡致。等我端著一盆壓好的饸饹到家,就會看到母親像米其林大廚一樣,手在各種調料碗里上下飛舞,然后在饸饹碗里順時針攪拌片刻,一道簡單但卻消暑的美食就誕生了。配上早上做的醋腌蒜苔,一口下肚,三伏天的暑氣仿佛都被吃進了肚里。吃完躺在門口的涼席上,夢里都是涼調饸饹的香味兒!
出湯面
陜西人對于面的熱愛,由來已久。面食簡單,頂飽耐饑。每到三伏天,我們家隔三岔五就會吃上一頓出湯面。出湯面做法簡單,西紅柿切成塊,熱油炒出沙,然后加水,水開淋入雞蛋液,雞蛋液一定要打散,再放入適量鹽、花椒粉、味精調味,快出鍋時撒入蔥花,舀入盆中晾涼備用。另起鍋燒水,水開下柳葉掛面,面熟一定要在涼白開里過水,這樣的面才會勁道爽口。過水的面倒入晾涼的西紅柿蛋花湯里,再來一勺油潑辣子,攪拌好后先喝一口湯,再吃面,西紅柿的酸甜,雞蛋的醇香,還有勁道的面條,在味蕾里依次爆炸,三碗起步,才會有飽腹感。在汗流浹背的三伏天里,只有吃上一頓出湯面,下午下地干活才有勁兒!
“池塘邊的榕樹上,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……”《童年》的旋律依舊在耳邊響起,我的童年里沒有池塘,知了卻是一直在“叫著”夏日。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,就像童年的美味兒隨著時間流逝,只在記憶里留下了痕跡,可也是那些偷偷跑掉的時光,豐富了我的生命。童年的小“食”光,也終于還是永久封存在了我的記憶里。(劉瓊)
懵懂無知的年代,聽羅大佑的《童年》,只覺朗朗上口,旋律優美。年過而立,再聽這首歌,卻是感慨萬千,思緒良多。炎炎夏日,總是在這個各類蔬菜水果充沛的季節回憶起吃過的各類美食。
酸湯涼魚兒
人常說,小暑不算熱,大暑在伏天。小時候每到三伏天,我總是容易上火,吃東西也吃不下,整個人都懨懨的。外婆看著不忍心,就會給我做酸湯涼魚兒,一道可以喝的面食。把水燒開,中小火,然后向里放干小麥面粉,用搟面杖順一個方向不停地攪,把面疙瘩攪散攪勻,攪得吃力了往鍋里淋一點開水。那時候風扇算是奢侈品,廚房里是沒有的,火紅的火光下,我看著外婆的衣服逐漸被汗水浸透,額頭上的汗水擦也擦不干凈,可她依然笑瞇瞇地攪著鍋里的攪團,等到攪成漿糊狀沒有面疙瘩就可以漏魚了。準備一盆涼白開,趁熱把攪好的熟面團通過漏勺和炒菜的小鏟子刮壓到涼水盆。一條條胖嘟嘟的“魚兒”從外婆的手里誕生,在涼水盆里暢游然后沉入盆底。涼魚兒漏好后,就可以準備西紅柿、韭菜、青辣椒,熱油下鍋先將西紅柿炒出沙,再倒入韭菜、青椒段兒,翻炒均勻加入適量鹽、花椒粉,韭菜炒軟后再加入一瓢水,淋上一圈醋,酸湯就算做好了。漏勺兒舀出半碗涼魚,加入制作好的韭菜西紅柿酸湯,我坐在大門口,一會兒就能喝兩碗!外婆會在旁邊吆喝著吃慢點兒,我的嘴巴卻慢不下來,兩碗酸湯涼魚下肚,人就精神了!
涼調饸饹
小時候,夏天的中午都是慵懶的。母親懶得進蒸籠似的廚房做飯時,就會揉一團面,拿出五塊錢,“派遣”我去村口壓饸饹的店里壓上斤半饸饹。那時候的饸饹店,機器壓好饸饹后都會在一口大鍋里煮熟撈起拌上菜籽油,這是為了防止饸饹粘連,吃起來也會更勁道一點。每次我去壓饸饹的時候,母親就會在家里準備好蒜水、黃瓜絲、各種調料,最重要的油潑辣子一定要現潑的,拌到饸饹里,干辣子特有的香氣才會體現的淋漓盡致。等我端著一盆壓好的饸饹到家,就會看到母親像米其林大廚一樣,手在各種調料碗里上下飛舞,然后在饸饹碗里順時針攪拌片刻,一道簡單但卻消暑的美食就誕生了。配上早上做的醋腌蒜苔,一口下肚,三伏天的暑氣仿佛都被吃進了肚里。吃完躺在門口的涼席上,夢里都是涼調饸饹的香味兒!
出湯面
陜西人對于面的熱愛,由來已久。面食簡單,頂飽耐饑。每到三伏天,我們家隔三岔五就會吃上一頓出湯面。出湯面做法簡單,西紅柿切成塊,熱油炒出沙,然后加水,水開淋入雞蛋液,雞蛋液一定要打散,再放入適量鹽、花椒粉、味精調味,快出鍋時撒入蔥花,舀入盆中晾涼備用。另起鍋燒水,水開下柳葉掛面,面熟一定要在涼白開里過水,這樣的面才會勁道爽口。過水的面倒入晾涼的西紅柿蛋花湯里,再來一勺油潑辣子,攪拌好后先喝一口湯,再吃面,西紅柿的酸甜,雞蛋的醇香,還有勁道的面條,在味蕾里依次爆炸,三碗起步,才會有飽腹感。在汗流浹背的三伏天里,只有吃上一頓出湯面,下午下地干活才有勁兒!
“池塘邊的榕樹上,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……”《童年》的旋律依舊在耳邊響起,我的童年里沒有池塘,知了卻是一直在“叫著”夏日。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,就像童年的美味兒隨著時間流逝,只在記憶里留下了痕跡,可也是那些偷偷跑掉的時光,豐富了我的生命。童年的小“食”光,也終于還是永久封存在了我的記憶里。(劉瓊)